首页

国产万万女王观看

时间:2025-05-22 22:20:22 作者:以色列驻美使馆两名工作人员在华盛顿遇害 浏览量:17203

  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

  科技赋能+综合治理 旱碱地里种好中国粮

  人民网沧州8月21日电 (记者杨文娟)日前,走进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的旱碱麦种植区,只见旱碱麦收割后的又一茬农作物——玉米,长势格外喜人。

  这还是当年“种粮难”的旱碱地吗?“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访团一行人来到这里,开始了探究“当地旱碱地如何改良和旱碱麦如何增收”之旅。

  黄骅旱碱麦种植历史悠久。据《黄骅县志》记载,旱碱麦种植在黄骅已有2600余年的历史。“原始品种以‘小红芒’等为主,亩产仅有50公斤,产量很低。”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发展科科长杨树昌介绍说,后来种上了冀麦32,产量达到150公斤,“但是黄骅临海,雨水大时,冀麦32品种株高超过1米,大风吹过,麦子就会倒伏,严重影响收成。”

  对此,黄骅人没有坐以待毙。数年时间里,围绕旱碱麦种植中的“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农技人员依靠科技创新,通过开挖排沥沟排盐、深松深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善了土壤,改良了种植技术。

  据了解,历经多次选种和改良,目前黄骅市主要培育推广了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5等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亩产基本稳定在250—300公斤。现在,黄骅市常年旱碱麦种植面积约61.8万亩,总产约13.26万吨。

  “旱碱麦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每年9月下旬至10月播种,第二年6月收割,生长周期将近9个月。”杨树昌说,近几年来,黄骅市深入挖掘旱碱麦独特品质,通过标准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结合当地特色,不断研发产品种类、拓展产业链条。

  不仅是在黄骅,为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沧州市坚持由治理盐碱地适应作物向选育耐盐碱植物适应盐碱地转变,对旱碱麦种植土地改造、新品种应用选择、播种管理、生物有机肥施用等全过程生产技术标准深入研究,实行了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确保了旱碱麦品质。

  目前,沧州已培育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40余家,全市旱碱麦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2万亩,2022年总产量达22.37万吨。

  “现在,以旱碱麦为原料的高筋小麦粉、面花等产品已经走进大型商超、酒店,旱碱麦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金麦粒’。”杨树昌表示。旱碱地,这个曾经的“低产量”“秃地片儿”,如今已蝶变为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渤海粮仓”。(人民网)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财长:中国财政可以实现收支平衡

据了解,中国中车与四家战略合作银行共通过创新供应链金融模式,为53家民营小微供应商提供了近2.5亿元资金融通支持,平均融资成本低至3%,大幅低于市场融资成本。

【统战地标·北京】这座建于明代的恢弘大殿,为何改名为中山堂?

2月14日台湾有关方面粗暴对待大陆渔船,致2名渔民遇难恶性事件发生后,福建省、泉州市有关方面持续与船员家属沟通 。20日,由泉州市红十字会等派人陪同家属一行抵达金门,处理相关善后事宜。

联合国:以军致加沙逾1.3万名儿童丧生 营养不良孩子“无力哭泣”

“天舟八号综合显示单元,虽然产品名称与传统神舟飞船中的综合显示单元相同,但功能性能上已实现了跨越式的升级提升。”510所工作人员曾政菻介绍说,其数据处理速度成倍提升,采用了视频叠加技术,视频处理能力大幅提高,显示内容更加丰富。

中国拟立能源法 保障能源安全促可持续发展

“我工作在澳门,居住在内地,首次尝试在线办理粤澳两地社保业务,没想到这么方便。”张涛说,“无论身在内地还是澳门,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办理,大大提升了跨境民生服务的办理体验和效率。”据悉,像他一样在内地参保的澳门居民超过6万人次。

2024数字文旅品牌创新大会:数智赋能 晋见文旅新篇

算起来,这是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第九场推动区域发展战略落实的座谈会。9场座谈会,议题各不相同,但其中的那些“一以贯之”值得关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